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科普教育

双胎新生儿与孕母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9-08 09:52:48 浏览次数: 5129来源: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摘要

目的

分析双胎新生儿与其孕母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轻症双胎新生儿及其孕母相关资料,包括孕母分娩前1个月内和新生儿生后3 d内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结果,将新生儿按胎龄、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出生季节及性别分组,并按孕母年龄、民族、分娩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BMI增幅、产次及绒毛膜性质分组,分析新生儿与孕母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共纳入302对轻症双胎新生儿。孕母及其新生儿血清25-(OH)D3不足或缺乏比例分别为97.4%和87.7%;孕母血磷(r=0.262,P<0.001)、25-(OH)D3水平(r=0.239,P=0.002)与大婴(双胎中出生体重较大者)血磷及25-(OH)D3水平呈正相关。血清25-(OH)D3水平在不同性别、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出生季节、孕母年龄、民族、绒毛膜性质、分娩前BMI、孕期BMI增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母亲分娩前血清25-(OH)D3水平呈正相关,与产次呈负相关(P<0.05)。

结论

多数双胎妊娠孕母及其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不足或缺乏,新生儿与其孕母血磷、血清25-(OH)D3存在相关性,出生体重越低、母亲产次越多、母亲分娩前血清25-(OH)D3水平越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越低。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逐年增多,双胎妊娠发生率亦逐年上升[1, 2]。与单胎妊娠相比,双胎妊娠的胎儿患病率及死亡风险也更高,各国学者调查研究发现,骨代谢生化指标在促进优生优育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骨代谢生化指标是一组由成骨细胞或破骨细胞分泌的酶、激素及骨基质等代谢产物,主要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等[3]。研究表明,新生儿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孕母产前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4, 5, 6]。本研究旨在分析新生儿和双胎妊娠孕母产前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为实现双胎新生儿胎儿期充足的宫内营养储备及新生儿期个体化的营养指导提供参考依据。


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轻症双胎新生儿及其母亲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标准:(1)孕母及双胎新生儿出生及住院资料完整;(2)轻症双胎新生儿(轻症指胆红素<20 mg/ml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湿肺、轻度窒息、低体温等);(3)本地常住人口。排除标准:(1)孕母存在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甲状旁腺、肾上腺、肝肾功能异常等,或孕期服用激素类及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2)新生儿存在重度窒息、机械通气、宫内感染、先天性疾病(如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消化道畸形)、遗传代谢病等有明显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本研究通过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NO.KY2021042)。

二、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收集双胎新生儿及其母亲相关资料。(1)母亲资料: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生育史、受孕方式、分娩方式等;孕前及孕期情况,包括身高、孕前体重、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增重、孕期并发症等;产前情况,包括产前体重、产前BMI、绒毛膜性质、分娩前1个月内空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25-羟维生素D3[25-hydroxy vitamin D3,25-(OH)D3]水平等;(2)新生儿资料: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出生季节、生后3 d内空腹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25-(OH)D3水平等。

2.维生素D水平判断标准:本文以25-(OH)D3水平代表25-(OH)D水平。新生儿25-(OH)D3水平在20~100 ng/ml为充足,40~60 ng/ml为理想状态,12~20 ng/ml为不足,10~12 ng/ml为缺乏,

3.分组情况:将纳入新生儿按新生儿及其母亲情况进行分组。(1)新生儿:按胎龄分为<34周组和≥34周组;按出生体重分为<2 500 g组和≥2 500 g组,双胎中出生体重大者为大婴,出生体重小者为小婴;根据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分为适于胎龄儿(appropriate for gestational age,AGA)组、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组和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组;根据性别分为男婴组和女婴组;按出生季节并结合内蒙古地区冬季取暖时间分为5~9月组和10月~次年4月组;(2)孕母:按年龄分为<30岁组和≥30岁组;按民族分为汉族组、蒙古族组及其它民族组;按分娩前BMI分为BMI<28组和≥28组[9];按孕期BMI增幅分为增幅

三、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双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时,若两变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否则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均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一般结果

研究期间共收集到资料完整的双胎新生儿302对及孕母302例。孕母年龄(32.2±3.8)岁(17~45岁);其他汉族245例(81.1%),蒙古族48例(15.9%),其他民族共9例(3.0%);学历初中及以下42例(13.9%),高中及中专62例(20.5%),大专及以上198例(65.6%);从事户内工作244例(80.8%),户外工作58例(19.2%);自然受孕123例(40.7%),人工受孕179例(59.3%);顺产8例(2.6%),剖宫产294例(97.4%);初产妇259例(85.8%),经产妇43例(14.2%);98例记录了绒毛膜性质,MCDA 20例(20.4%),DCDA 78例(79.6%)。新生儿共604例,其中男婴332例(55.0%),女婴272例(45.0%);胎龄(34.2±2.3)周(24.4~40.4周),出生体重(2 273±441)g(580~3 560 g);大婴中AGA 263例(87.1%),SGA 36例(11.9%),LGA 3例(1.0%),小婴中AGA 255例(84.4%),SGA 45例(14.9%),LGA 2例(0.7%)。

二、孕母及双胎新生儿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状况

302例孕母中,25-(OH)D3充足8例(2.6%),不足19例(6.3%),缺乏275例(91.1%);604例新生儿中,25-(OH)D3充足74例(12.3%),不足235例(38.9%),缺乏104例(17.2%),严重缺乏191例(31.6%)。母婴具体情况见表1。

7adeea36682ab822e95f1c70cade8554.png

三、孕母与双胎新生儿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相关性分析

孕母血磷、25-(OH)D3水平与双胎中大婴呈正相关,与双胎中小婴无相关性,见表2。

ad44ffe10e4fa086efe978afda25d518.png

四、双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胎龄及产次间双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新生儿不同性别、出生体重、出生体重与胎龄的关系、出生季节及孕母年龄、民族、绒毛膜性质、分娩前BMI、孕期BMI增幅组间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d0ddb5e0ed9e5840b7b889a3a202b26.png

虽然出生体重<2 500 g组与≥2 500 g组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结合既往研究与常识,仍将新生儿出生体重纳入多因素分析,同时将孕母血清25-(OH)D3水平及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以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与出生体重、母亲分娩前血清25-(OH)D3水平呈正相关,与产次呈负相关,见表4。

393b73f3b9343be98f10e4c8202aa2c5.png


讨 论


骨代谢生化指标可及时反映骨骼转换状态,新生儿骨代谢指标与孕母产前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4, 5, 6],但多为对单胎的研究,对双胎的相关研究甚少[10]。本文主要研究双胎妊娠母婴间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

一、双胎新生儿及其孕母血清维生素D水平状况

国内外研究均显示,孕母和新生儿作为特殊群体普遍缺乏维生素D[11, 12, 13, 14]。本研究中,仅2.6%的双胎孕母和12.3%的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充足,说明这两大人群广泛处于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状态。孕母血清25-(OH)D3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是胎儿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15, 16]。Elsary等[17]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了100例单胎新生儿的维生素D水平,发现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发生率为38.0%。韩国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333例早产儿的维生素D水平,发现82.8%的早产儿存在维生素D缺乏[18]。本研究中,双胎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及严重缺乏共占48.8%,可能与内蒙古地区日照时间较短、孕母为双胎妊娠、孕母维生素D补充不足及孕期营养指导不完善等原因有关。Wang等[19]对25名足月新生儿进行前瞻性研究发现,单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双胎或多胎新生儿(t=-10.918,P<0.001);马丽等[20]对161例新生儿的研究亦得出相同结论(Z=-1.967,P<0.05)。

二、双胎妊娠孕母和新生儿血清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的相关性

Fedakâr[21]通过回顾性分析土耳其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维生素D缺乏症的患儿,发现母婴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王晨等[22]的前瞻性研究也发现新生儿与孕母维生素D水平呈正相关。本研究中98例孕母有绒毛膜性质记录,MCDA 20例(20.4%),DCDA 78例(79.6%),与目前公认比例相近[23, 24]。本研究发现双胎妊娠孕母在血磷、25-(OH)D3水平方面与大婴呈正相关,与小婴无相关性,考虑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少、维生素D在母婴间的主动及被动转运机制等相关。因此,对双胎妊娠孕母应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D,可能有助于预防双胎新生儿磷元素及维生素D的不足或缺乏。

三、双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母亲分娩前血清25-(OH)D3水平越低、母亲产次越多,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越低(P<0.05)。韦海春等[25]通过分析847例单、双胎新生儿脐血25-(OH)D3水平后发现,双胎新生儿25-(OH)D3水平在不同出生体重、胎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单胎新生儿25-(OH)D3水平在这两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游芳等[26]对NICU收治的10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析发现,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越低。本研究结果与之相似,提示双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同样受到出生体重的影响,这与既往研究结果不完全一致,考虑可能与单、双胎与孕母的解剖结构关系和血流动力学不同等因素有关。此外,本研究还发现母亲初产双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高于经产儿。这可能因母亲多次生产会消耗母体营养,若不能及时给予补充则可能影响下一胎新生儿营养水平。马丽等[20]还认为,秋季出生的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春季出生的新生儿(H=-2.726,P<0.05),但本研究并未发现季节与新生儿血清25-(OH)D3水平有关,可能与本地区年轻人的工作环境多处于室内、防晒理念较强等因素有关。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母婴采血时间未严格定时;未对母亲孕期饮食营养、用药、是否补充微量元素及补充剂量等进行量化;由于住院新生儿本身胎龄分布特点鲜明,导致纳入的晚期早产儿人数相对较多;本研究未行单、双胎新生儿间的比较。因此,未来需进行前瞻性、大样本、多中心、单双胎比较及不同纬度的研究。

综上,双胎妊娠孕母妊娠期监测并补充磷元素和维生素D可有效预防子代出现血磷和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对于出生体重较低的新生儿,产次较多、血清25-(OH)D3水平偏低的双胎妊娠孕母需格外关注,加强围产期宣传教育,制定并完善合适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D补充指南。


引用本文

吕悦宁, 赵灵燕, 梅花, 等.  双胎新生儿与孕母骨代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 . 中华新生儿科杂志(中英文), 2023, 38(8) : 455-459. DOI: 10.3760/cma.j.issn.2096-2932.2023.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