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纪要发布

“第七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会议纪要

发布时间: 2021-02-22 09:41:22 浏览次数: 15614来源:

20154 23 26 日,第七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 论坛(简称峰会)在郑州顺利举办。本届峰会由《中华围产 医学杂志》编辑部主办,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协办。《中 华围产医学杂志》总编辑、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 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杨慧霞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委员、 河南省医学会围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三 附属医院崔世红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本次峰会共安排专题讲座 44 场,收到征文 400 余篇,遴选了其中 22 篇优秀论 文进行大会交流。本届峰会参会代表 1 400 余人,创历届峰会新高。现总结峰会的主要内容,以飨读者。


 一、 专题讲座


1. 研究进展:本刊总编辑杨慧霞教授首先介绍了妊娠期 糖尿病的研究进展。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体及其子代的近、 远期均有明显影响,但目前关注仍不够。杨慧霞教授指出, 目前关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主要包括动物模型研究、建 立临床诊疗管理与科研合作平台、建立妊娠合并糖尿病妇女 系统管理模式。研究的主要方向,一是宫内高血糖致母儿不 良结局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干预性研究,二是妊娠合并糖尿病 相关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及血清学标记物的筛选,三是妊娠 合并糖尿病相关的胎儿异常分子机制探讨与临床干预。


2. 规范诊治:本刊副总编辑、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 儿童医院封志纯教授介绍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规范诊治。 封教授指出,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氧 的使用,以及合理诊疗减少病情波动。其防治应以新生儿科 医生为主导,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为基地,以眼科医生为 支撑,以转运网络为依托,建立区域性的治疗中心。另外, 需要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远期问题,如斜视、弱视、近 远视、致盲,儿童的智力、心理发育,以及相关的社会、家 庭问题等。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漆洪波教授的讲座题 目为“‘选择性’在产科的使用和滥用”。漆教授介绍了宫 颈环扎术、剖宫产、引产和会阴切开术等几个产科临床经常 出现“选择性”的场景,并指出,为获得良好的母儿结局, 应规范使用“选择性”这一术语,遵循规范和指南的要求。


本刊副总编辑、北京协和医院边旭明教授从技术基础、 国外指南、我国政策法规入手,介绍了高通量基因测序产前筛查的适用范围、临床服务流程及临床质量控制的相关内容。 本刊副总编辑、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朴梅花教授介绍了防治重 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2014 版专家共识。这一共识规范 了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概念,使诊断与干预标准统一,并提 出了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内容。朴教授指出,要重视高胆红 素血症的预防,包括充足喂养、出生后监测、出院后随访和 适时干预,并应建立基于我国数据的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 图。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陈敦金教授介绍了“胎盘植 入诊治指南(草案)”。陈教授指出,胎盘植入是导致产后 出血、早产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娩前 诊断可以降低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指征选择保守治疗方 法可以减少产后出血量,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该 指南将于近期在本刊刊出,敬请关注。


 3. 机制研究:本刊副总编辑、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李笑天教授介绍了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全身炎症反应。 目前关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主要认为有遗传/ 环境、胎 盘和母体循环三个方面,及几个相关的推论。中国科学院动 物研究所的王雁玲教授在题为“影响母儿健康的胎盘相关疾 病—关于病因学研究的思考”的讲座中,介绍了胎盘发育 与母儿健康以及子痫前期病因学研究的思考,并介绍了当前 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包括在规范化临床资源库建设的基 础上,对妊娠疾病进行临床分型和遗传分型;从妊娠生理关 键环节的调控角度阐释妊娠疾病的发病机制;妊娠疾病的早 期预测和诊治综合策略以及妊娠疾病的新型体内外模型研究 等。来自该研究所的王海滨教授则从胚胎植入和胎盘发育方 面介绍了妊娠建立和维持的分子机制。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的徐智策教授指出,目前研究表明,乙酰胆碱可在其他收 缩剂,如5- 羟色胺或前列腺素E2 等的刺激下进一步升高脐 血管张力,乙酰胆碱对脐血管特异收缩具有普遍性,并介绍 了其主要机制。


4. 产科出血:产科出血一直是产科的热点话题。本刊副 总编辑、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胡娅莉教授介绍了非 产道裂伤性产后出血的二线处理。胡教授指出,止血囊可减 少开腹手术止血的需要,可避免部分患者子宫切除,可暂时 止血,对转诊中心来说,为手术准备、纠正凝血障碍赢得时 间;对基层医院来说,可减少患者转诊过程中的出血。球囊 的止血成功率和手术干预相近。止血囊已被国际多个产后出 血指南所推荐。胡教授还介绍了该院自制的宫腔压迫球囊, 以及球囊的使用要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扬玉教授介绍了产后出血液体复苏的相关问题,并指出,要把握复苏最初的 “黄金一小时”,强调成分输血,液体复苏监测时要注意生 命体征和循环情况。通过液体复苏,维持心脏功能、血容量、 血红蛋白浓度、内环境稳定以及凝血功能正常,保证最大限 度的组织氧供。


本次大会还专门安排了“产科出血”分会场。在分会场,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范玲教授讲授了产后出血的 综合管理。范玲教授指出,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原则为 “先简单、后复杂;先无创,后有创;尽量保留生育能力”。 一旦保守治疗失败,应果断、及时切除子宫。充分的术前准 备、积极的术中止血、及时输血输液、团队紧密协作和良好 的沟通技巧是产后出血救治的重要环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张卫社教授指出,多种止血方法及器械联合使用,尤其是简 单的止血技术和器械便于一线医师、助产士熟练掌握,可以 快速止血、减少出血,达到保留子宫、保护卵巢和垂体、保 护患者生命和医护人员自身的安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 产科医院贺晶教授指出,早期识别羊水栓塞的要点,包括关 注诱因、早期识别、联想胎儿问题、快速正确的临床思维、 快速反应和正确用药。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赵先兰教授介 绍了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并指出,术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包括精确诊断、充分评估手术难度,充分与患者沟通,备足 血液制品,建立静脉通道;术中止血措施可选择髂内动脉或 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根据情况选择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程国梅教授介绍了血管前置的临床特 点以及妊娠期前置血管的处置措施。


5. 围产期营养管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的刘兴会 教授介绍了围妊娠期体重管理与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刘教 授指出,目前我国孕妇妊娠期增重过多。围妊娠期体重与妊 娠结局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除肥胖妇女外,正常结局孕妇的 妊娠期增重模式具有规律性;妊娠期体重指数增长过多是低 出生体重儿和早产的保护因素,同时是妊娠期糖尿病和巨 大儿的危险因素;妊娠前较大的体重指数是巨大儿、妊娠期 糖尿病等的危险因素。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窦攀教授指出,确 定总能量是制订孕妇营养方案的基础,并结合居民营养素参 考摄入量和妊娠期糖尿病指南讲解了制订妊娠期能量摄入的 方法。


6. 胎儿医学和产前诊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瑜教授介 绍了胎儿先天性肺部疾病,如先天性肺囊腺瘤、支气管肺隔 离症和先天性膈疝的产前诊断、干预手段,包括妊娠期和新 生儿处理,以及预后评估的原则和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安贞医院的何怡华教授在题为“胎儿心脏病检查的常见 ‘陷阱’”的讲座中指出,胎儿心脏超声是目前胎儿心脏疾 病唯一有效的产前诊断手段,但在诊断过程中会有诸多“陷 阱”或“困境”值得探讨和关注。何教授结合大量图像资料, 介绍了一些诊断过程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北京妇幼保健院刘 凯波教授介绍了北京产前筛查及诊断的管理及成效。通过出 台相应的法规性文件及技术规范,组织大规模的人员培训及考核,建立筛查与诊断的转会诊网络,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和 持续的质量控制,在产前筛查及诊断的管理方面取得了较明 显的效果。今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35~38 岁人群的妊娠早 中期联合筛查,以及推动妊娠早期超声筛查工作。


7. 窒息复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叶鸿瑁教授根据最新指 南介绍了新生儿复苏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复苏中给氧、关 于胸外按压的新要求、胸外按压和正压通气的比例,以及肾 上腺素的应用问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周伟教授介绍 了新生儿复苏及复苏后药物治疗的现状与争议,包括复苏时 是否要使用碳酸氢钠,是否需要和如何使用肾上腺素,使用 晶体液还是胶体液,是否要快速扩容,如何合理使用葡萄糖 以及新生儿脑水肿是否需要使用脱水剂等。


8. 围产期感染: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周乙华教 授在讲座中指出,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单纯疱 疹病毒筛查的关键是确定感染类型。原发感染对胎儿的影响 较严重,再激活感染/ 再感染对胎儿的影响较轻。筛查时, 应同时检测IgG IgM,并注意针对重点人群进行筛查。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余加林教授介绍了新生儿早发 B 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感染的防治。余 加林教授介绍了GBS 感染的流行病学、高危因素、临床表 现和早期识别、治疗和预防、产时抗生素预防后的新生儿管 理,并展望了预防 GBS 感染的策略。


9. 胎儿和新生儿脑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丛乐教授在 题为“新生儿脑病”的讲座中,介绍了“新生儿脑病”的由 来、新生儿脑病的病因及其诊断程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 八一儿童医院刘敬教授介绍了生长受限胎儿脑损害及产前干 预。刘敬教授指出,生长受限可严重影响胎儿脑发育。产前 补充牛磺酸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生长受限胎儿脑发育。牛磺 酸是胎儿- 新生儿脑发育的必需氨基酸,可直接应用于临床。 今后将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10. 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陈超 教授的讲座题为“超早产儿救治的态度——关于早产儿胎龄 下限的思考”。陈超教授在讲座中建议,为与国际接轨,应 修改我国早产儿胎龄下限为≥24周,同时应考虑高危因素, 如缺氧程度、颅内出血程度等。要更加重视对胎龄 25~27 早产儿的抢救,积累救治经验,提高救治技术水平。复旦大 学附属儿科医院曹云教授介绍了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 的预后。早产儿的预后分为近期(存活、早产儿并发症)和 远期预后(后遗症、行为问题、教育问题和生存质量等)。 曹云教授指出,早产儿救治的目标包括提高存活率,降低严 重并发症发生率。要关注近期和远期预后,重视随访和早期 干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常立文教授介绍了早产儿 氧疗的策略。常立文教授指出,目前早产儿安全目标脉搏氧 饱和度范围仍存在争议。临床进行氧疗时,要充分考虑针对 早产儿不同时期设定不同的脉搏氧饱和度范围。在各个时期 均应避免低氧血症导致的慢性组织、器官缺氧损伤,同时应 避免高氧血症导致的氧化应激损伤。要严格掌握氧疗指征,调整氧浓度应逐步进行,以免波动过大。机械通气应严格掌握指征,持续时间尽可能短。凡接受氧疗,且符合眼科筛查 标准的早产儿,应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以早期发现 和治疗。


11. 机械通气的相关问题: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 医院周晓光教授介绍了新生儿肺出血的综合治疗。周教授在 讲座中指出,肺出血的治疗必须针对以下 5 个环节:针对气 体交换障碍的抗内休克治疗、针对失血性低容量性休克的扩 容和抗休克治疗、针对内皮素 -1 导致的肺动脉高压的降低 肺动脉压治疗、针对导致肺出血的有害因素的抗炎症反应治 疗,以及针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修复治疗。上海市第一 妇婴保健院贲晓明教授介绍了早产儿母乳喂养的实践,包括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母乳喂养、母乳储存、促进泌乳、初 乳用于口腔护理和微量经口喂养、非营养性/ 营养性吸吮等。


12. 其他: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郑军教授介绍了妊娠 期高血糖暴露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及处理策略。郑军教授 指出,目前我国制订了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指南,提出了系统 化管理模式与流程。建议制订基于我国人群的糖尿病母亲婴 儿管理指南,包括管理模式与具体措施。中山大学孙逸仙纪 念医院张建平教授介绍了复发性流产诊治的若干问题。张建 平教授指出,早期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需要全面排查,综 合治疗。复发性流产孕妇要按照高危妊娠管理,建议在妊娠 38~39 周终止妊娠。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王谢桐教授介绍 了非标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的诊断与处理。王谢桐教授指出, 抗磷脂综合征可能是许多复发性流产和胎盘介导的妊娠晚期 并发症最显著的危险因素。非标准产科抗磷脂综合征患者的 妊娠期抗凝治疗应个体化处理。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崔世 红教授在题为“再妊娠风险”的讲座中指出,再妊娠时需要 注意年龄、既往病史、既往孕产史、手术史等,做好保健预 防,保障母儿安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时春艳教授讲授了胎 膜早破的规范化处理。时教授指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临床 常见问题,主要危害是母儿感染和早产。≥35 周未足月胎 膜早破处理同足月胎膜早破。34~34+6 周应根据当地医疗情 况和母胎状况及知情原则选择引产或期待。28~33+6 周无保 胎禁忌者则期待保胎。24~27+6 周应评估风险,权衡利弊、 与患者充分沟通后决定期待还是放弃胎儿引产。< 24 周者 应考虑引产。建议有条件者胎儿娩出后胎盘送病理检查。云 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李利教授介绍了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 减退症诊断的相关问题。


 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理念


本次峰会特别邀请了美国德克萨斯贝勒医学院的 Van den Veyver 教授和日本大阪大学妇产科系远藤诚之 Masayuki Endo)教授分别进行了2 场讲座。Van den Veyver 教授在题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产前诊断和遗传 咨询”的讲座中,介绍了多学科联合的诊断和管理模式、遗 传评估的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脉络 丛囊肿、神经管缺陷、胼胝体未发育和发育不全、脑积水、前脑无裂畸形、皮质发育畸形、无脑回征等。在题为“新技 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的讲座中,Van den Veyver 教授探 讨了几个问题:在非介入性产前诊断时代,超声检查颈项透 明层厚度和妊娠早期血清学标记物检测是否仍有意义?如果 孕妇选择介入性产前诊断,给予核型分析或与染色体微阵列 分析同时进行?对于产前基因诊断是否还有进一步优化的空 间? Van den Veyver 教授同时探讨了一些实践和伦理相关 问题,对未来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远藤诚之教授在题为“产时宫外治疗”的讲座中指出, 产时宫外治疗不是剖宫产,应保持子宫容积以维持子宫胎盘 循环。产时宫外治疗可以为多种操作争取时间,将紧急情况 转变为可控制的状态。在题为“宫内胎儿基因治疗”的讲座 中,远藤教授指出,子宫内基因治疗的优势在于,在出现不 可逆损伤之前对疾病进行治疗,可避免免疫反应;许多干细 胞可用作靶细胞,可降低载体数量。宫内基因治疗是很有前 景的,但基因转运的技术壁垒有待解决,需要继续研究以明 确生物学机制,应用于临床前的证据需要进一步完善,且此 技术的社会学、伦理学相关问题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锵锵六人行”


“锵锵六人行”一直是历次峰会的热门环节。本届峰会 的这一环节由封志纯教授和王谢桐教授主持。朴梅花教授、 漆洪波教授、曹云教授、崔世红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 院许雅娟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程秀永教授就新产程 图产程时限对母儿的影响以及GBS感染的围产结局等问题 展开交流。


四、 编委会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 员会第二次工作会议。本刊编委66 人参加了会议。杨慧霞 总编辑做工作报告。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副理事长陈浩元 编审就“怎样做好一名编委”的主题做了讲座。与会编委就 杂志今后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讨。


五、影响力


本届峰会参会人数为历届峰会的最高水平,会议规模不 断扩大,会议现场(包括主会场和转播厅)始终爆满,产科 出血分会场还有不少代表席地而坐。讲座结束后,很多代表 就自己关心的问题与讲课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本届峰会继续坚持支持西部、支持基层的理念,对西部 地区和来自当地基层单位的代表提供了多种优惠便利,以鼓 励基层、偏远地区医生参会,学习更多知识,为提高母婴健 康服务。峰会将继续坚持“紧跟学术前沿、突出围产特色、 惠及当地、打造品牌”的理念,为助力围产医学发展、促进 母儿健康不断努力!


“第八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将于2016 4 举行,期待再次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