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
地址: 中国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编: 100710
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娩出顺序对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本文引用格式:刘倩妤, 宋思捷, 谢茜, 等. 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娩出顺序对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2024, 27(12): 1015-1023.
摘要 目的探讨娩出顺序对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救治中心的胎龄<32周的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娩出顺序不同分为先娩出组与后娩出组。分析娩出顺序对双胎早产儿产房过渡期复苏支持措施及结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呼吸支持模式及治疗、严重并发症(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小肠结肠炎≥Ⅱ期、早发和晚发型脓毒症、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和颅内出血)和死亡率的影响。再将2组按绒毛膜性质和分娩方式分别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和McNemar's检验(配对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共296例(148对)早产儿纳入研究。后娩出组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高于先娩出组[27.7%(41/148)与17.6%(26/148),χ2=5.94,P=0.015];但2组出生体重、脐动脉血pH<7.2的比例、生后5 min Apgar评分、气管插管、产房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使用率、胸外按压和/或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等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绒毛膜性质和分娩方式亚组下,先、后娩出组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先娩出组和后娩出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总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娩出组NRDS 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先娩出组[27.0%(40/148)和16.9%(25/148),χ2=5.94,P=0.015]。2组间PS单次使用比例及>2剂次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及总时长,以及支气管发育不良的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羊膜囊双胎中,后娩出组患呼吸衰竭和NRDS 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双胎先娩出组[87.4%(104/119)与79.8%(95/119),配对χ2检验,P=0.035;27.7%(33/119)与17.6%(21/119),χ2=4.03,P=0.045]。阴道分娩和剖宫产亚组中,后娩出组NRDS 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先娩出组[51.6%(16/31)与22.6%(7/31),配对χ2检验,P=0.012;20.5%(24/117)与15.4%(18/117),χ2=56.14,P<0.001]。(3)双胎先、后娩出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按绒毛膜性质和分娩方式亚组,不同娩出顺序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中后娩出者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和NRDS Ⅲ~Ⅳ期发病率更高。经过积极复苏、产房过渡期管理以及呼吸支持治疗等,分娩顺序对后娩出者其近期严重并发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分娩;婴儿,早产;妊娠,双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双胎妊娠比例有所升高[1]。文献报道双胎妊娠早产率约60%,10.7%的双胎早产发生在胎龄32周前[2]。足月和晚期早产双胎后娩出者窒息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等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3-5]。目前对于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娩出顺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及死亡率,而对产房过渡期复苏支持措施和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后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研究较少[6-7]。国内仅有对死亡率的研究,未检索到双胎分娩顺序对早产儿住院期间多种临床并发症的相关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产房过渡期复苏支持措施、NICU内呼吸支持模式及治疗、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情况,探讨娩出顺序对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近期临床结局的影响。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重庆市妇幼保健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胎龄<32周的双胎早产儿。排除标准:(1)仅有双胎之一的临床资料者(如双胎之一胎儿死亡或外院分娩后其中一胎院外死亡);(2)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selective 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sFGR):定义为双胎之一出生体重<P10水平和(或)双胎出生体重差异>20%[8];(3)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 TTTS);(4)双胎之一严重畸形(Ⅱ度以上唇腭裂、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肛门闭锁)或遗传代谢性疾病(高氨血症等);(5)入院24 h内自动出院。本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024)伦审(科)029号]。 二、研究方法 三、统计学分析 一、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本单位共收治胎龄<37周双胎早产儿3 573例,其中胎龄<32周者387例(10.8%)。依据前述排除标准排除91例(包括sFGR72例、TTTS 4例、严重畸形6例、高氨血症2例、双胎之一胎儿死亡2例、外院分娩后其中一胎院外死亡1例、入院不足24 h自动出院4例)后,296例(148对)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纳入研究。296例双胎早产儿及其母亲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纳入本研究的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一般资料 二、娩出顺序对产房过渡期复苏支持措施及结局的影响 后娩出组1 min Apgar评分≤7分的比例高于先娩出组,但2组脐动脉血pH<7.2的比例、生后5 min Apgar评分、气管插管、产房PS使用率、胸外按压和/或肾上腺素使用比例等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绒毛膜性质和分娩方式下,先、后娩出组1 min Apgar评分≤7分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2。 表2 不同娩出顺序的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的一般资料、产房过渡期复苏支持措施及结局比较 注:aMcNemar's检验(配对χ2检验)未报告χ2值;b有部分缺失;PS: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三、娩出顺序对NICU内呼吸支持模式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影响 先娩出组和后娩出组NRDS总体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后娩出组NRDS 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先娩出组。2组间PS单次使用比例及>2剂次使用比例、机械通气比例及总时长,以及BPD发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CDA双胎中,后娩出组呼吸衰竭和NRDS 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先娩出组。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时,后娩出组NRDS 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先娩出组。见表3。 表3 不同娩出顺序的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的呼吸支持模式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注:aMcNemar's检验(配对χ2检验)未报告χ2值;NRDS: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estress syndrome);PS: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BPD: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四、娩出顺序对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影响 双胎先、后娩出组严重并发症(hsPDA、NEC≥Ⅱ期、EOS、LOS、ROP和颅内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按不同绒毛膜性质和娩出方式分析时,不同娩出顺序组上述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见表4。 表4 不同娩出顺序的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其他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比较[例数/报告本项目的总例数(%)] 注:有部分数据缺失;aMcNemar's检验(配对χ2检验)未报告χ2值;hsPDA: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动脉导管未闭(hemodynamically significant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NE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ROP: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极早产儿胎龄小、脏器发育极不成熟,影响其生存的不仅有产房过渡期复苏措施、死亡因素,还有NRDS、BPD、NEC、颅内出血、ROP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以胎龄<32周双胎早产儿为对象,排除sFGR和TTTS等特殊类型双胎,按分娩顺序先后进行分组,比较了这些患儿的产房过渡期复苏支持措施、NICU内呼吸支持模式及治疗、严重并发症和结局等。结果发现后娩出者1 minApgar评分≤7分比例、NRDS Ⅲ~Ⅳ期发病率高于先娩出者,但娩出顺序对于其他近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等无明显影响。 一、娩出顺序对产房过渡期复苏措施及结局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后娩出组1 minApgar评分≤7分的比例高于先娩出组,而5 min Apgar评分≤7分则无明显差异。Young等[19]也发现,无论是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无论何种绒毛膜性质,双胎后娩出组的1 min Apgar评分均低于先娩出组。双胎妊娠中约53%为非头-头先露[20],分娩时医务人员倾向于优先选择较易娩出的胎先露胎儿,因此后娩出者受产时挤压、先娩出一胎后胎盘的血流下降、胎方位改变和更长的分娩时间影响,均可导致其生后1 min Apgar≤7分的比例高于先娩出者。但本研究显示,两胎儿脐动脉血pH值<7.2的发生率、气管插管率,以及胸外按压和/或肾上腺素注射复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推测与研究中剖宫产分娩比例相对较高,双胎分娩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 min,所以后娩出者的胎儿窘迫主要为产时短时间内发生有关)。这一现象也可能得益于本院新生儿科医师均参与了极早产儿产前咨询,分娩前已提前做好2组复苏人员及设备准备,虽然双胎后娩出者1 min时 Apgar≤7分的比例高于先娩出者,但通过积极的复苏,恢复较迅速,并未导致脐血pH值过低,也未升高气管插管、胸外按压和肾上腺素复苏的风险。 二、娩出顺序对NICU内呼吸支持模式及治疗的影响 三、娩出顺序对并发症、死亡率的影响 四、本研究的局限性 五、小结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资料与方法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非正态分布者以M(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数表示,采用McNemar's检验(配对χ2检验)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讨 论
利益冲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