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
地址: 中国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编: 100710
警惕流感高发!预防和抗病毒治疗的最新专家共识!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9,22(2):73-78.
孕产妇是罹患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如果孕妇合并其他疾病,发生重症流感的风险更高。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联合《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共同撰写了《孕产妇流感防治专家共识》,旨在提高围产医师对孕产妇流感防治的认识,强化预防,正确评估病情,积极治疗,降低孕产妇病死率。
孕产妇流感的预防 1 目标人群 所有孕产妇均为流感重点预防对象。具有以下情况者,罹患流感后更易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应予以高度重视: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低下[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肥胖。 2 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均衡营养、多饮水、充足睡眠、适当保暖、避免着凉、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在流感季节,产科门诊应对就诊孕妇进行呼吸道症状和体征筛查,并适当分类。对确诊或疑似流感感染的孕妇,应采取流感感染控制预防措施,有效隔离。 3 流感疫苗接种 1、流感疫苗概述: 流感病毒经常改变抗原特征,流行程度取决于群体对具有新抗原病毒的易感性。一般是基于前一个流感季节结束时流感病毒传播的全球监测,在流感季节之前确定疫苗中包括哪种流感抗原。目前的流感疫苗为三价或四价。三价疫苗包含2个甲型流感病毒抗原和1个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四价疫苗包含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各2个。 2、流感疫苗接种对母婴的益处: 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获得血清保护的比率与普通人群相似。接种流感疫苗使实验室确诊的流感发生率降低了50%。即使接种后仍感染流感,也可以减轻症状。此外,接种流感疫苗可降低与母体流感感染相关的死产、小于胎龄儿和早产的风险。 产前母体免疫诱导产生大量的抗流感特异性血清IgG,可以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在哺乳期,抗流感特异性IgA可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6月龄内的婴儿不适合接种流感疫苗,母亲接种疫苗是其获得免疫力的唯一途径。 3、流感疫苗接种的安全性: 孕期接种流感疫苗,不增加胎儿畸形的发生风险。既往对流感疫苗有严重过敏反应是接种流感疫苗的唯一禁忌证。 4、孕产妇流感疫苗接种的建议: 自2004年以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免疫规范咨询委员会一直建议,在流感季节,所有处于妊娠状态或计划妊娠的女性都应接种流感疫苗,无需考虑孕周。 已公布的数据不断证明了妊娠期间接种流感疫苗的必要性,以及医疗机构向孕产妇推荐和提供疫苗的重要性。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8-2019)”指出,孕妇或在流感季节备孕的女性为优先接种对象。在妊娠任何阶段均可接种流感灭活疫苗,产后可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孕产妇接种流感疫苗后,母体或其胎儿/新生儿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均应及时客观报告。但是,不良事件是否与疫苗接种存在因果关系,需要有充分、客观的科学证据。 孕产妇流感的抗病毒治疗 1 治疗时机 1、与疑似或确诊甲型流感感染者(症状发作前1 d至发热症状消退后24 h)密切接触后,建议预防性应用抗病毒药物。 2、在流感流行季节,孕产妇出现流感样症状,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应尽早开始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3、在发病48 h内开始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4、发病时间超过48 h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2 用药及方案 抗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疑似或确诊的流感孕产妇,应尽早参照诊疗指南进行抗病毒治疗。 1、奥司他韦(oseltamivir): 首选药物,75 mg,每日2次,口服,疗程为5 d。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肾功能不全者需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 2、扎那米韦(zanamivir): 吸入制剂,主要用于不能口服药物者。每次10 mg吸入,每日2次,间隔12 h,疗程为5 d。不建议用于原有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3、帕拉米韦(peramivir): 成人用量为300~6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1~5 d,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 3 安全性 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均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归为妊娠期C类药物。目前尚未发现对孕妇和胎儿有严重的不良反应。 哺乳期间抗病毒药物安全性的数据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