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
地址: 中国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邮编: 100710
读懂新生儿行为,建立安全依恋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28天内的婴儿。这个时期是婴儿脱离子宫内生活来到外界生活的起始时期,看起来他们只会吃、喝、拉、撒、睡。实际上他们的活动是有规律的,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运动能力,视、听等感知觉能力,以及一定的调节适应能力。了解这些行为能力,有助于促进亲子之间感情交流,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从而有助于宝宝的身心发展。
新生儿有哪几种意识状态?
新生儿有6种不同的意识状态,即2种睡眠状态:安静睡眠(深睡)和活动睡眠(浅睡);3种觉醒状态:安静觉醒、活动觉醒和哭;另1种是介于睡和醒之间的过渡形式,即瞌睡状态。
1 安静觉醒状态
新生儿会注视着家长,专心地听家长说话。他们的眼睛睁得很大。明亮发光,很少活动,很安静。但这种状态时间很短,出生1周内约占一天时间的10%。
2 活动觉醒状态
当新生儿吃奶前或烦躁时,活动增加,眼和睑部活动也增加,好像在环视四周并发出一些简短的声音。
3哭的状态
虽然哭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实际上它是新生儿和人交往的主要方式。哭可用来表示新生儿的意愿和不适,例如饥饿、尿布湿了或身体不适。
4 瞌睡状态
瞌睡通常发生于刚醒后或入睡前。眼半睁半闭,眼睑出现闪动。这是觉醒和睡眠之间的过渡,持续时间较短。
婴儿眼睑放松,眼闭合,没有自然活动,呼吸很均匀。
新生儿在活动睡眠时,眼通常是闭合的,眼睑时有颤动,经常看到眼球在眼睑下快速运动。呼吸不规则,比安静睡眠时稍快。脸上常呈现出可笑的表情。
新生儿在安静觉醒期喜欢看人脸,但这时他们调节视距的能力差,看到的东西必须在20cm左右的距离,太近或太远会形成模糊影。
2 对声音有定向力
新生儿从一出生即有声音的定向力。新生儿对说话声音的反应优于其他声音,半卧位较仰卧位对音声反应更好,反应最好的是人声,更喜欢母亲的声音,能区分不同人的声音[1]。
刚出生的新生儿肌张力稍偏高,四肢呈屈曲状,随着月龄的增加肌张力逐渐下降,伸展状态逐渐增多,为主动运动打下基础。健康的新生儿是能维持固定的屈曲位置,这种屈曲状态下会伴有平稳的和最优的活动水平,也使他能维持安静的睡眠状态。
当怀抱新生儿时,他们喜欢紧贴着家长的身体,依偎着家长。对宝宝的触摸能提高他们对环境的反应。婴儿需要得到安慰,这对他们的安全感及对人的信任感形成有益。
睡眠时,给新生儿几组连续的间隔几秒钟的光或声的刺激,新生儿有反应逐渐减弱至消失的能力,这说明新生儿具备了对刺激有反应、短期记忆和区别2种不同刺激的能力,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简单形式的学习。习惯化的行为表现,反映婴儿自我调节和保护睡眠的能力[1]。
新生儿没有区分昼夜的能力,因为他们的生物钟还没有完全成熟。父母可以通过明亮—黑暗、活动—休息的家庭生活,逐渐调节新生儿白天多醒、夜间多睡的昼夜节律。
当宝宝处在安静清醒状态时,可用丰富的表情、稍高的音调与宝宝交流,尝试让他的眼睛注视家长的脸,当他注意到家长时,会发现他的嘴巴可能会呈“O”状。也可以用红球吸引他的注意力,先将红球放在婴儿视线正前方,距离在20cm,引起宝贝注意后,根据孩子的反应边转动边移动红球,这时新生儿的眼睛会跟随红球移动,如果孩子追视得好可以继续将红球向额头方向略微上移,然后从一侧移向另一侧,这样可以训练宝宝追视的能力。
还可以用一个沙锤或者可以发出声音的小玩具,在距耳旁10~15 cm 处轻轻摇动,发出柔和的声音,宝宝会变得警觉起来,先转动眼接着转动头向声音发出的方向。需要强调的是,看红球或者听声音重复2~3次就可以了,不然宝宝会累哦。
读懂行为的前提是观察,连续观察有助于发现婴儿的先天特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独特气质,这在生命的第1周就能很好地反映出来[2]。读懂新生儿的行为表现,父母才能逐渐了解新生儿的行为和独特的个性,学会满足孩子发展需要的养育策略,从出生早期开始发展积极的亲子关系,建立安全依恋!这些能最大限度促进婴儿的脑神经的生长,优化脑发育。当家长以积极、欣赏的态度面对婴儿的优势,并为婴儿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时,婴儿便可以达到最优化生长。
参考文献 [1] 鲍秀兰,刘维民.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和观察在早产儿及小婴儿脑发育评估和早期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1):820-822.DOI: 10.19538/j.ek2017110605. [2] 李晖,张慧平,朱忠良.新生儿行为观察在早产儿及小婴儿脑发育评估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1):822-825.DOI: 10.19538/j.ek20171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