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会议纪要发布

围产分会在线培训公益系列活动第6期活动总结

发布时间: 2021-02-23 14:51:18 浏览次数: 15377来源:

2020年“医路奔跑·基层医师在线培训公益系列活动”是由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办的大型在线公益讲座,由围产医学分会的主委及常委倾情奉献,内容丰富实用,展现形式活泼,涵盖了围产医学的诸多重点、前沿和热点问题。

 

本期回顾

会议时间:2020年8月5日19:00-21:00

会议形式:大型在线公益培训讲座

会议主题:免疫性溶血及新生儿黄疸相关问题

授课教授:

郑军教授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

孙瑜教授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丁国芳教授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常委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微信图片_20200807112905.jpg

▲会议现场

本期讲座围绕“免疫性溶血及新生儿黄疸相关问题”这一专题,内容涵盖了2018昆士兰新生儿黄疸临床指南、母胎Rh血型不合孕期监测与处理、母乳喂养与母乳性黄疸等,内容丰富详实,实用性强,获得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首先进入专题讲座环节,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郑军教授以2018昆士兰产科与新生儿临床指南——新生儿黄疸为依据,从危险因素、病因、临床评估、治疗和并发症等方面对新生儿黄疸进行了详细讲解。郑军教授表示,黄疸的主要危害是神经系统损伤,应根据患儿有无危险因素详细评估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小时胆红素水平、伴随症状以及消退时间等,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及时干预,应用光疗、换血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对黄疸及时治疗,尽可能减少胆红素脑病引起的损伤。

 微信图片_20200807112908.jpg

▲郑军教授


接着,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孙瑜教授讲述了母胎Rh血型不合孕期监测与处理,从同种免疫反应的免疫学基础娓娓道来,讲解了Rh血型不合孕期的系统监测方法,以及胎儿发生Rh溶血性贫血后进行宫内输血介入治疗的指征、要求、效果和并发症等。孙瑜教授通过本院的一个Rh溶血再次致敏、胎儿出现重度溶血性贫血及胎儿水肿的典型病例,生动形象地讲解了多次宫内输血以延长孕周确保新生儿安全的成功案例,给听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Rh血型不合的孕期监测和处理有了深入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200807112912.jpg

▲孙瑜教授

 

最后,由北京协和医院丁国芳教授讲述了母乳喂养和母乳性黄疸的相关问题,包括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及监测随访方法等。丁国芳教授指出,母乳性黄疸不是病,而是母乳喂养婴儿的常见现象,是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延续。在临床中,应仔细辨别母乳性黄疸以及母乳喂养不足性黄疸,给予正确的判断和针对性治疗。对于母乳性黄疸,无需中断母乳喂养,仅需要密切监测,必要时给予光疗等对症支持治疗。

 

 微信图片_20200807112915.jpg

▲丁国芳教授

 

专题讲座结束后进入在线答疑环节,热情的参会同道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涉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的诊断、胎儿重度溶血中止妊娠的指征等,三位专家就提出的问题给予了精彩的解答,本次活动在现场热烈的学术讨论中圆满落幕!

 

关注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正常情况下足月儿约有60%,早产儿中约80%在出生后1周内出现黄疸且肉眼可察。因此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在适当的时机给予恰当的干预,是预防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关键。当黄疸出现过早、发展过快,或血中胆红素水平过高时,就要注意有发生溶血症的可能。溶血症新生儿的黄疸常于出生后24小时内或第2天出现。

 

本期“免疫性溶血及新生儿黄疸相关问题”专题,三位教授就专题相关的三个热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讲题贴近基层,实用性强。专家们希望通过此种形式的分享,将最新的前沿理论知识和自身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参会同道,为基层医师的临床决策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从而巩固提高其对相关疾病诊疗的规范性和精准度,为我国围产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下期预告

2020年“医路奔跑·基层医师在线培训公益系列活动”第7期—产科常见并发症管理, 将于2020年8月12日(周三)19:00准时上线,授课讲者为围产分会副主任委员漆洪波教授、常委辛虹教授、常委徐先明教授,敬请期待!

 微信图片_20200807112918.jpg

2020年“医路奔跑·基层医师在线培训公益系列活动”第7期—产科常见并发症管理 问题征集现已开启,期待您的精彩提问与参与!